今日观点!让百姓对教育美好期待变为生动现实

2023-05-24 20:31:00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卖掉福州市中心城区的房子,再把孩子带到自己学校的“五四衔接”班,福州第三十二中学校长柯志超这个举动,成为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得民心的一段佳话。对柯志超而言,这是他向外界传递的一个信号——改变学校被动发展状态势在必行,是他的背水一战,也是给大家一个信心。


(资料图片)

积极寻找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破题之道,近年来成为晋安教育人的共识。

晋安区是福州市五城区中最晚设置的区,城乡接合,起点低、底子薄,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学位供需矛盾突出……这些都成为晋安教育发展路上的拦路石。

面对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新期盼,晋安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聚焦抓均衡、抓优质、抓一体,全面总结“晋安经验”答好时代之问,教育强区的蓝图正一步步转化为“实景图”。

集团化办学,让“学在晋安”成为现实

在晋安河畔的金鸡山麓上,镶嵌着一所“小布达拉宫”似的学校——福州第三十二中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校不仅没有得到对口小学学生的向往,划片该校甚至成了许多家长“走投无路”的无奈选择。2018年,作为对口小学之一的晋安区第一中心小学六年级毕业生仅有88个孩子升入福州第三十二中学。

88个孩子的背后是88个无可奈何的家庭,福州第三十二中学曾是晋安初中教育“洼地”的一个缩影。

本地生源留不住、随迁子女超六成,小学毕业生前1500名选择留在晋安读中学的寥寥无几,长此以往直接导致晋安区教学质量下降,陷入优质生源持续流失的恶性循环。

要把教学质量提上去,优质生源才能留下来。初中与小学需要贯彻一体化办学理念,实现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为此,晋安区通过成立教育集团、创立九年一贯制学校,推行“初小衔接”,用“五四制”替代传统“六三制”,打破初小教育割裂现象。

则徐中学是集团化办学第一所试点校。2020年,以则徐中学为核心的则徐教育集团成立,集团由1所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对口小学组成,构建起“小学+中学”纵向管理模式,实现党建、教学、教研、管理一体化,提高集团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2022年,福州第三十二中学与对口学校洋下小学合并,积极探索“初小衔接”的“五四制”改革。柯志超下决心要扭转学校被动局面,放弃中心城区的初中学位,把自己的孩子留在本校的“五四衔接”班。

小学缩短一年会不会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小学现有教材按照5年授课时间是不是“揠苗助长”……“五四制”改革之初有许多质疑声音。晋安区推行“五四制”改革并非简单的学制改变,而是打通小学与初中的边界,推行九年一贯制,以整体建构的方式贯通小学学习内容、渗透初中教学内容,更好克服小初过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五四制”的“六年级”学段,晋安区下沉初中教师、保留小学教师,实行“双师并行”模式。区教师进修学校以九年一贯制为试点,建立系统思维,牵头研发校本课程。此外,各学校不仅注重知识衔接,还注重习惯方法、思维品质等能力的衔接。

福州第十中学与岳峰中心小学是“初小衔接”试点校之一。2020年两校率先以“福州十中+岳峰中心小学”模式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党委书记陈黎芬说:“初一集备组组长与集团各小学集备组组长每周都要进行对接,共同构建适合小初融合衔接的课程。”

一年时间里,福州第三十二中学教师上下一心,积极探索“初小衔接”的课堂教学、课程开发的创新举措,生源开始逐渐回流,一些教师也带头把子女留在“五四衔接”班。

如今,晋安全区中小学100%实行“五四制”改革,已成立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个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集团,实现区属公办中学教育集团化办学100%。从入口看,2022年秋季本地生源占比60.75%,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占比39.25%,改变了前几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占比超6成的局面;从出口看,本地生源占比增大、优质生源流失减少,直接带动了中学教育质量提升,集团化办学为晋安教育强区建设按下“加速键”。

创品牌,让家门口学校优起来

五四北片区是晋安人口聚集区之一,许多就职于省直机关的高层次人才在这里居住。原来住在这里的家长或专车或拼车,成群结队送孩子去鼓楼区上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五四北片区的家长舍近求远,竭尽所能一个接一个把孩子送往老牌教育强区读书,“住在晋安,学在鼓楼”成为普遍现象。

留下本地生源后,如何留下高层次人才子女成为摆在晋安教育人面前的又一难题。象峰中心小学是五四北片区一所百年老校,地处“状元岭”脚下,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却随着生源流失逐渐没落。据学校2016年的数据,学校一年级新生片内生仅63人。“这一片区有特殊性,家长对学校要求很高,要留下高层次人才子女关键要突破教学质量瓶颈。”象峰中心小学校长陈丽清将“抓优质”作为学校发展的关键点。

为解决缺少名校的先天劣势,晋安区探索“省市区一体化”办学模式,通过引进省市优质学校设立分校、加挂成员校、协作校等方式,实现优秀教师的互派交流和师徒结对,着力破解质量难题。

此外,晋安区还推动区内各校向协作校“借力”,2019年象峰中心小学与福州实验小学结成共同体学校,此后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不断获评市、区优课,更有精品课例获评“省优”“部优”的佳绩。

2022年,象峰中心小学更名为象峰学校,并加入屏东中学教育集团。学校优起来,学生留下来。象峰学校一年级新生中片内生占比逐渐达到80%。学校逐渐从无人问津到生源爆满,甚至一位难求。

东二环片区是晋安近年来崛起的一块宜居宜业的新地标,承载了福州人才公寓、福州人才公园等项目。晋安区在福州市委组织部指导下创新思维,在人才聚集区域创设人才主题学校,打造“人才家门口的好学校”,“榕博”教育品牌应运而生。

在榕博品牌的影响下,海内外优质教育人才资源加速向学校聚拢、向晋安聚集。作为以人才为主题的学校,榕博学校充分发挥高学历人才专业优势和智力资源,借势推出“榕博辅导员”挂钩机制,组建“人才家长委员会”,举办“博士课程”“院士开讲啦”系列活动,形成榕博特色品牌。

当前,晋安区先后引进福州第三中学、市教科院第二附属小学等省市优质名校落户,整合了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属高校等优质教育资源,32个合作办学项目相继在晋安落地。高起点办学、高质量育人、高水平达标,引进名校、引入资源,晋安教育坚持“三高两引”致力于办出家门口的好学校。

城乡一体化,让山区学校成为“香饽饽”

“大家好,我们是宦溪少年民族乐团!”

当这群山区的孩子站在舞台上喊出这句介绍时,全场掌声雷动。今年3月,一场专场音乐会在福州于山九日台音乐厅上演,主角是34名来自晋安北峰山区宦溪镇的学生。

他们化身为专业演奏家,琵琶、中阮、竹笛、笙……各式乐器一一亮相。很难想象,从音乐零基础到登上专业舞台,他们只用了不到3年时间。

乐团的学生全部来自宦溪中学、宦溪中心小学和捷坂小学,这3所学校是榕博小学、晋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第二小学、鼓山中学的城乡一体化结对学校。2022年底,为了解晋安山区学校办学情况,省教育厅副总督学黄建顺深入宦溪镇调研,在欣赏少年民乐团的排练演奏后说:“不要以为山区的孩子不擅长音乐,宦溪少年民族乐团的演奏一点也不逊色。”

音乐为山区孩子打开了通往世界的一扇门,以城带乡开拓了晋安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条新路。“我们想与城里孩子有一样的舞台、一样的梦想、一样的未来。”宦溪中心小学孩子的希望是无数和他们一样来自山区孩子的希望,而这朴素的心愿反映的却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分布不均的“切肤之痛”。

晋安区地域大、山区广,辖宦溪、寿山、日溪远郊乡镇,山区面积占辖区总面积的78%,北峰山脉犹如一道绿色屏障横亘在福州城北。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助力北峰山区教育,成为摆在晋安教育人面前的一道攻坚题。

城乡一体化办学成为破解这道难题的不二法门。让城区优质学校带动山区学校发展,这样的探索源于2019年。那时北峰中学等11所山区校与福州第七中学等10所平原校实施合作办学,双方在教学活动组织、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

“城乡一体化改革的第一步是合作交流,一组组城乡结对学校好比一对对恋人,我们要为他们牵好线,让山区学校‘嫁’进城。”晋安区教育局副局长谢振国用“喜结连理”生动地比喻道。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城乡结对已无法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晋安区拿出实招、重拳出击,让城乡一体化办学从“结合”走向“融合”。针对山区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薄弱等现状,晋安区选取12所城区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与北峰山区12所学校一体化办学,由城区学校校(园)长兼任山区学校法人,统筹安排人、财、物,实现城乡一体化办学100%覆盖。

融为一体后,城区学校迅速开始帮扶行动。2020年9月开学伊始,福州第七中学向北峰中学派出分管初中的副校长林绍强担任北峰中学执行校长。回忆那段时光,林绍强记忆犹新,“原来的学校48个班级,而北峰中学只有6个班级,这给了我很大的空间让办学治校理念落实到位。”

师资力量薄弱是山区学校的短板。为此,晋安区统筹城乡教学力量,一方面按照政策规定,城区优秀教师基于评聘的需求要有基层学校的工作经历;另一方面通过校内人员统筹安排,山区学校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培训、教研交流……以往山区教师成长难的问题得到改变。

此外,晋安区试行“共享教师”机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专递课堂开展城乡同步教学教研,推动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山区学校辐射,促进乡村教育振兴。

一所所曾经的薄弱学校,就在城乡一体化推动下取得了喜人成绩。

山林虫鸣、书声琅琅,桂湖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清幽雅致的学习氛围。在这里,则徐中学桂湖校区作为教育集团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担负着区委、区政府实施城乡一体化教育改革工作排头兵的使命。

“与福州市区学校不同,桂湖校区实行的是封闭式管理,首次招生就有许多城里家长抛来‘橄榄枝’。”则徐中学桂湖校区校长傅传忠介绍,学校创立之初就实行了“两套制度”,即学业制度和课后管理制度,在封闭的学校学习中,除了学完规定的课程外,学校联合片区内的桂湖美术馆为在校学生提供专属阅读、观展时间,将教育“触角”从校内延伸至校外。

绘好城乡统筹一幅图,填好资源配置一张表,下好质量提升一盘棋……晋安百姓对高质量教育的美好期待正在这片热土上变为生动现实。

《中国教师报》2023年05月24日第15版 

作者:本报记者 孙和保 | 通讯员 郑钧元

标签:

珠宝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