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微动态丨龙潭长江大桥建设史上首次采用“无人机”过江

2023-03-02 00:49:41 来源:东方资讯

“起飞!”3月1日上午9时43分,现场指挥一声令下,一架六旋翼无人机缓缓从龙潭长江大桥南塔腾空而起,牵引着一根长2300米、直径2.5毫米的先导索飞渡长江。


(相关资料图)

这是江苏跨江大桥建设史上首次采用无人机牵引技术架设先导索。8分钟后,先导索顺利抵达北塔塔顶,双塔成功跨江“牵手”,标志着大桥上部结构猫道施工序幕正式拉开,为后续主缆及钢箱梁架设奠定坚实基础。

上午9时,记者提前登上238米高的南主塔。此时塔顶上聚集了各方专业人士。飞手戚文杰已有8年飞行经验,他熟练地将黄色的迪尼玛绳系到庞大的无人机下方。“这里有个自动装置,飞到指定地点可自行解开系扣。”记者看到,黄色的迪尼玛绳比普通鞋带还要细一些,而几个月前在南京仙新路长江大桥工地上,记者看到的先导索足有胡萝卜那么粗。

“仙新路大桥采用了拖轮过江方式,我们这次用无人机牵引,先导索需要更轻,所以采用了这种又轻又细的迪尼玛绳。”中交二公局龙潭项目部副经理蒋能世解释道,直径2.5毫米的迪尼玛绳的先导索飞至北塔塔顶并锚固后,将用“小绳拉大绳”方式,通过来回3次置换牵引索,由细到粗依次转换直径4毫米、8毫米迪尼玛绳过渡索,最后完成直径16毫米钢丝绳过渡索的架设。

“江面风力达到条件!”“海事临时管控已到位!”……塔顶的飞行准备在紧张有序中完成。

9时43分,无人机牵着黄色先导索升空,悬停片刻后平稳朝向北塔方向飞去,很快在空中就只剩下肉眼可见的一个小黑点。南塔上,先导索拖着绞盘呼拉拉直转,绞盘前,工人戴着手套不断地调整着绳子的方向和姿态。很快,6分钟左右,先导索就到达了1560米外的北塔,8分钟左右锚固顺利完成!

为什么选择无人机方式过江?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龙潭长江大桥建设指挥部现场指挥长胡尧介绍,如果采用传统的船舶拽拉先导索过江的方式,需要对航运水道封航4至5个小时,这将对繁忙的航运造成影响。相比之下,无人机方案更加安全高效、落点精准且对航运影响较小。

“为确保此次交通管制的顺利实施,海事部门共派出13艘海巡艇,100余名执法人员,合理安全有序疏导船流,全力保障通航、施工‘双安全’。”在南岸的施工平台上,南京龙潭海事处龙潭海巡执法大队大队长王志成密切关注着江面的施工环境:“南京海事局将一如既往做好后续施工过程中的通航安全保障工作,为龙潭长江大桥顺利通车保驾护航。”

记者了解到,龙潭长江大桥位于长江南京段与镇扬段分界处,是南京都市圈环线高速的重要过江通道,也是宁镇扬一体化的重要交通设施。项目建设对策应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动扬子江城市群、宁镇扬一体化发展,提升南京首位度,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优化过江通道布局,完善高速公路网络等具有重要意义。

大桥起自仪征境内江北长江大堤,向南跨越长江,经南京龙潭,止于338省道交叉处,长约5公里。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主桥采用主跨1560米单跨吊钢箱梁悬索桥,高238米的南北主塔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北锚为圆形地连墙基础,南锚为矩形沉井基础,南北引桥采用钢混组合梁结构。

先导索过江是悬索桥施工的关键控制性节点,是上部结构施工“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先导索顺利过江后,大桥将陆续开展上部结构施工,计划6月底完成猫道架设,8月底完成主缆架设,2024年1月完成钢箱梁安装,确保大桥2024年底安全优质建成。

标签: 首次采用 长江大桥

下一篇:
上一篇:

珠宝展示